<tbody id="uswhk"></tbody>
    <em id="uswhk"><strike id="uswhk"><u id="uswhk"></u></strike></em>
    <th id="uswhk"><track id="uswhk"></track></th>
    1. <dd id="uswhk"><track id="uswhk"><video id="uswhk"></video></track></dd>
        <li id="uswhk"><acronym id="uswhk"></acronym></li>
          <tbody id="uswhk"><pre id="uswhk"></pre></tbody>
        1. <em id="uswhk"><acronym id="uswhk"></acronym></em>
        2.  手機版 | 登陸 | 注冊 | 留言 | 設首頁 | 加收藏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疫病防控 > 監測流調 > 文章

          正確認識和應用布魯氏菌虎紅平板凝集試驗

          時間:2022-10-30    點擊: 次    來源:中國動物檢疫    作者:邵衛星等 - 小 + 大

          摘要:布魯氏菌病是一種由布魯氏菌引起的全球常見細菌性人獸共患病。在開展布魯氏菌病診斷、監測、防控等相關工作時,虎紅平板凝集試驗(rose bengal test,RBT)是最常用的布魯氏菌抗體檢測方法。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因對布魯氏菌抗體特點及RBT特性等缺乏充分理解,導致RBT檢測結果被“誤用”的情況時有發生。本文將從動物感染布魯氏菌后產生抗體的種類和特點,抗體凝集反應中存在的“前帶現象”和非特異性反應,RBT抗原酸化和標準化對其檢測性能的改善,RBT陽性結果需“確證”的起因及“誤用”,在不同臨床條件下如何使用RBT和解釋檢測結果等方面作一綜述。充分認識和理解RBT的特性,以及在不同臨床情形下正確使用RBT及其檢測結果,不但可以降低布魯氏菌病診斷成本,而且還能極大發揮RBT在布魯氏菌病防控中的作用。

          布魯氏菌?。ê喎Q“布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一種嚴重威脅動物和人類健康的全球性重要人獸共患病。本病主要引起動物流產、不孕和不育,以致降低生產性能。人感染布魯氏菌后主要表現為波浪熱、關節痛、肌肉痛和不育;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轉為慢性,往往難以治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將其列為須通報的多種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近年來,我國畜間和人間布病疫情持續加重,病例數量一直維持高位,每年因患布病導致的流產和產奶量下降給奶牛業帶來很大經濟損失。在開展布病診斷、監測、陽性動物篩查等工作時,虎紅平板凝集試驗(rose bengaltest,RBT)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經典的常規抗體檢測方法,尤其在人力、財力和物力有限地區,RBT 以其操作簡單、不需特殊儀器設備、獲得結果快、結果直觀、成本低等優點而被廣泛使用;但在實際應用中,由于對其特性缺乏足夠了解和認識,常出現檢測結果不準確、結果解釋不規范等問題而導致被“誤用”,從而影響了 RBT 在布病防控中所應起到的作用。本文將從動物感染布魯氏菌后產生抗體的種類及特點,凝集反應中存在的“前帶現象”和非特異性反應,以及 RBT 的特性,陽性結果需“確證”及不同臨床情形下的應用 5 個方面進行闡述,使相關職業人員能認識和理解 RBT特點,在布病防控中能合理解釋和應用其檢測結果,避免 RBT 被“誤用”,以利于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 動物感染布魯氏菌誘導產生的抗體種類及特點

          布魯氏菌是細胞內寄生菌,可誘導機體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在血清、乳汁、陰道分泌物、關節水瘤液和精液中都含有布魯氏菌抗體。光滑型布魯氏菌(通常為牛種、羊種和豬種布魯氏菌)感染動物后,細菌脂多糖(S-LPS)能誘導機體產生強烈的、不同抗體類型的體液免疫反應。例如,牛感染牛種布魯氏菌后產生的抗體類型包括 IgM、IgG1、IgG2 和少量的 IgA,但以 IgG1 為主。感染布魯氏菌后,不同類型抗體出現的先后順序不同,一般先產生 IgM,然后很快轉換為產生 IgG??贵w類型轉換需要的時間很短,如犢牛和成年??煞謩e在感染后 4 d 和 7 d 內完成抗體類型轉換。在正常生理條件下,IgM、IgG 和 IgA 可分為凝集抗體、非凝集抗體和阻斷抗體。一般來講,凝集抗體包括IgM、IgG 和 IgA,非凝集抗體包括大部分 IgG1 和 清中部分 IgA(不包括奶中的 IgA)。一些 清還含有所謂的“阻斷抗體”。該抗體是非凝集抗體的一個亞類,與凝集抗體共存,在正常生理條件下可以阻止凝集抗體發生凝集。當 清中的“阻斷抗體”效價過高時,就不發生凝集反應和沉淀反應。動物感染布魯氏菌(包括疫苗接種)后,首先產生凝集抗體,達到峰值后逐漸被非凝集抗體取代。

          2 布魯氏菌抗體凝集反應中存在的“前帶現象”和非特異性反應

          2.1 “前帶現象”

          在體外生理(生理 pH 和離子濃度)條件下,布魯氏菌與陽性血清發生的凝集反應會受到阻斷抗體影響,出現所謂的“前帶現象”,即在抗體濃度高的時候,反而出現非凝集現象。但血清經過稀釋,降低了阻斷抗體的滴度,可使阻斷凝集反應的效應 消失。實際上,含有高滴度 IgM 或凝集抗體的給清一般不會產生“前帶現象”,通常只在加熱處理一些 清(為排除 IgM 干擾)時才出現。這表 明“前帶現象”是凝集抗體(IgM、IgG 和 IgA)和非凝集抗體(IgG1 和 IgA 部分)之間競爭的結果。這兩類抗體在血清中的滴度和親和力,隨動物感染布魯氏菌的時間進程而不同。因此,“前帶現象”可降低凝集試驗的診斷敏感性(DSe)。

          上一篇:常見豬病毒性疾病及其檢測方法研究進展

          下一篇:全球動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行病學研究概述

          網站地圖 | 服務條款 | 聯系方式 | 關于陽光
          冀公網安備 13050002001403號

          |

          建議使用1440*900分辨率瀏覽 
          冀ICP備14003538號  |   QQ:472413691  |  電話:0319—3163003  |  
          XXTV欧美

            <tbody id="uswhk"></tbody>
            <em id="uswhk"><strike id="uswhk"><u id="uswhk"></u></strike></em>
            <th id="uswhk"><track id="uswhk"></track></th>
            1. <dd id="uswhk"><track id="uswhk"><video id="uswhk"></video></track></dd>
                <li id="uswhk"><acronym id="uswhk"></acronym></li>
                  <tbody id="uswhk"><pre id="uswhk"></pre></tbody>
                1. <em id="uswhk"><acronym id="uswhk"></acronym></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