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0 點擊: 次 來源:中國動物保健 作者:袁軍龍 - 小 + 大
摘要:隨著非洲豬瘟和新冠疫情對經濟社會帶來的深刻影響,人們對新形勢下動物防疫有更高標準、更高質量和更多樣化的需求,使得現有的動物防疫體系越來越難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構建適應新形勢下的現代動物防疫體系,創新管理,強化弱項,補齊短板,是降低動物疫病危害和經濟損失,維護養殖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鄉村振興;問題;對策 我國是世界畜牧業大國,動物養殖數量龐大、種類繁多、布局分散,動物防疫要求很高、責任很重、難度很大。隨著非洲豬瘟和新冠疫情對經濟社會帶來的深刻影響,動物防疫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著力構建適應新形勢下的現代動物防疫體系,有效防控疫病流行,降低疫病危害和經濟損失,維護養殖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對推動現代牧業健康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意義深遠。 1 新形勢下動物防疫的定位和認識 1.1 動物防疫關系農民增收 發展現代畜牧業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做好動物防疫是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根本保證。實踐證明,經過幾代獸醫人的共同努力,過去對我國危害嚴重的豬瘟、豬丹毒、牛瘟、牛肺疫、血吸蟲病等烈性動物傳染病,一旦有效控制或消滅后,便對我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產生重要促進作用。尤其近年來,畜牧業經濟效益逐步攀升,作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也成為許多地方鄉村振興的示范產業。如四川目前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已接近50%,農民出售畜禽產品現金收入占出售全部農產品現金收入的比重已超過60%。 1.2 動物防疫關系人類健康 研究表明,目前有超過70%的動物疫病可以傳染給人類。并隨著病原微生物的不斷變異,新型病原微生物不斷出現。原來只感染某種動物的病原微生物變得可以感染多種動物,原來只感染動物的病原微生物變得可以感染人類,原來毒力較弱的病原微生物變得毒力很強。特別是近年來發生的SARS、尼帕病、萊姆病、裂谷熱、埃博拉出血熱、高致病禽流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重大疫情襲擊人類,進一步表明突破種間屏障,由動物傳染給人類的疫病不斷增多,風險增大。采取"人病獸防、關口前移"的策略對加強動物防疫,維護人類健康意義重大。 1.3 動物防疫影響經濟發展 動物疫病的控制程度不僅直接影響到畜禽產品的充足供給,而且影響到與畜牧業相關的產業發展和經濟效益,甚至對整個地方經濟發展產生很大影響。如2018年8月以來我國發生的非洲豬瘟疫情,直接導致市場豬肉供應緊缺,價格大幅上漲,不僅造成巨大的直接經濟損失,而且帶來十分深遠的社會影響和政治影響。反之,若動物疫病控制得好,畜產品供給銷售順暢,畜牧業及相關產業蓬勃發展,將帶動整個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1.4 動物防疫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近年來的防疫實踐表明,一個地區發生重大動物疫情,若應急處置不及時果斷,措施不力,將對當地畜牧業造成很大沖擊。而且每次畜牧業遭受重創后,都將毫無例外地對種植業、飼料業、屠宰加工業、餐飲業、運輸業、旅游業等全鏈條產業產生重要影響,甚至導致一些企業停產停工,收入銳減,進一步引發從業人員失工失業等嚴重問題,威脅社會和諧穩定。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動物防疫責任不斷增大 隨著全國農產品大市場格局的形成,動物及動物產品的流通頻繁。一方面,為切實推進現代畜牧業提質擴面,國家在養殖環節對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增多,要求免疫密度和質量雙增加。另一方面,社會對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及動物產品進出口貿易的防疫監測技術要求增高,與我國現代化高標準的動物防疫體系建立滯后之間的矛盾突出,常常引發動物疫情主動監測難,免疫反應處理落實難,疫情應急處置撲殺補償兌現難,疫情信息報告規范難等問題,使得重大動物防疫責任不斷增大。 |
上一篇:各地畜間布病防控五年行動方案解析
下一篇:中國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取得長足進步
|
建議使用1440*900分辨率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