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7 點擊: 次 來源:陽光畜牧網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世間無物皆有情,難得最是心從容。如何過好此生,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尤其是面對現代社會愈發嚴重的橫向對比,焦慮、無力、心累,成為一代人的通病。想要的太多、得到的太少,欲望太大、能力有限,也成了很多人無解的自嘲。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則給迷茫的世人提供了四種人生智慧:“得自在、知孤獨、記初心、要豁達?!?/span>他說,在這復雜世界里,這是認真過好此生必不可少的四種能力。具體如何理解,我們不妨共同一探究竟。 1、得自在 人這一生,最難的或許就是找到內心的安寧。有的人想要一個完美的自己,有的人想要一個完美的伴侶。可命運往往不會如你所愿,越是想要得到的,越是得不到;越是想要抓住的,越是抓不住。接受這一點,然后按照自己的節奏去生活,或許就能得到內心的自在和安寧。姜文就是如此。 有人說,姜文很有藝術天分,能回到歷史中,表達自己;也有人說,姜文這人不行,拍得東西讓人看不懂,光會故弄玄虛。曾經的姜文還會難過,嘆口氣說:“唉,觀眾又不喜歡我了,可真難伺候?!?/span>可現在的他,卻坦然了,心平氣和地透露:“每一種表達,其實都是一種誤讀?!?/span> 他發現,電影拍出來,就是要接受大家的審視,有人認可,就有人質疑。而他需要做的,就是把此時此刻對人生的思考,用盡可能好的方式呈現出來。接受自己不能盡善盡美,也接受他人對自己的“誤讀”,讓他坦然了,也自在了。 其實,所謂的自在,就是減掉一點沒有必要的欲望,增加一點隨心所欲的自由。人這一生,如果整天盯著別人看,就會忘記自己真正想要的方向;如果光顧著得到認可和贊美,就會畏手畏腳,什么也做不成。 大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坦然消受世界的不完美,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 就像有網友說的:“好的人生,是一只掛在樹上的蟬,對著秋季一刻不停地唱自己的歌;它不在乎別人的耳朵是否在聽,它不為迎合別人的掌聲而演出?!?/span> 2、知孤獨 人這一輩子,來的時候,是一個人,走的時候,還是一個人。即使你有二三知己,即使你有知心愛人,但大部分時候,還是需要獨處。如果沒有與孤獨為伴的能力,很難過好這一生。知孤獨,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種智慧。在北大上學的時候,西川遇到了海子、駱一禾。 因為對詩歌的喜愛,三個年輕人自然而然走在到了一起;又因為同樣杰出的才華,他們被稱為北大三劍客。那時候,他們以詩歌為訴說,與彼此為知己。但是,1989年春天,海子選擇臥軌自殺;同年的春夏之交,駱一禾又因腦梗而離世。此時的西川,有些絕望了。 不寫詩的時候,他從心底感到不適;寫詩的時候,他又找不到分享的人。即使有作品發表,他聽到的聲音也是:“這人不就是蹭海子熱度嗎?”那段時間,他經常感嘆:“太孤獨了?!?/span>年紀再大一些的時候,他卻坦然了。 他明白了,孤獨才是人生的常態。人這一生,似乎都在尋求他人的理解,但更重要的,是尋求自我的和解。孤獨,是一堂人生的必修課。沒有必要覺得可恥,也沒有必要覺得不適。 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同,抓住獨處的時光,不斷提升自我,才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或許,一個人掌握了孤獨,才能掌控人生。 |
下一篇:科學發展觀和陽光人生路
|
建議使用1440*900分辨率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