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7 點擊: 次 來源:豬業科學 作者:葛海芬 - 小 + 大
腹瀉作為危害豬場生產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致病因素多樣,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呈現發病急、致死率高、損失大的特點,常見的病原主要是由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 和輪狀病毒(RV) 引起以嘔吐、水樣腹瀉、脫水和新生仔豬的高死亡率為特征。病毒性腹瀉對7 日齡以內哺乳仔豬致死率高達100%,所以母豬的健康管理尤為重要。 一、致病特點 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和豬輪狀病毒感染在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不同日齡的豬均可發病,一般以7 d 內的哺乳仔豬死亡率最高;母豬感染帶毒是導致仔豬發病的主要原因,如表1。 附:病毒PCR 檢測結果判斷標準: 1)“+”表示病毒檢測結果為陽性,即樣品中含有該檢測項目病毒;2)“-” 表示病毒檢測結果為陰性,即樣品中沒有該檢測項目病毒;3)“+/-”表示檢測結果可疑,需重測;4)Ct 值< 36,判定為陽性;36 ≤ Ct 值< 38,判定為可疑;Ct值> 38,判定為陰性。 二、臨床癥狀 仔豬感染后癥狀明顯,表現為嘔吐、腹瀉、脫水等癥狀。腹瀉開始時排黃色黏稠便, 以后變成水樣便, 混雜有黃白色的凝乳塊,最嚴重時排出的糞便呈水樣。近些年,豬輪狀病毒感染的發病率逐漸增高,多發生于1 月齡以內的仔豬,病死率可達30% 以上,常與豬流行性腹瀉混合感染,發病癥狀的輕重與日齡大小有關, 年齡越小, 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仔豬腹瀉主要原因是母豬糞便排毒、乳汁排毒,導致仔豬發病快、死亡率高,如圖1。豬只日齡越大癥狀越輕,常呈精神沉郁、食欲不佳、持續腹瀉1 周后逐漸恢復正常;有的僅發生嘔吐和厭食,甚至不表現癥狀。 |
|
建議使用1440*900分辨率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