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6 點擊: 次 來源:中國動物保健 作者:徐賀靜 - 小 + 大
摘要:通過應用“種豬分階段、仔豬按周齡采集樣本,監測免疫抗體”的主要動物疫病免疫效果評估模型,對唐山市7個規模豬場開展豬O型口蹄疫免疫效果評估,結果為50~70日齡首免、80~100日齡二免的豬O型口蹄疫免疫程序,由于首免相對靠后,造成仔豬4~7周齡免疫抗體水平較低,不能保障該階段免疫效果,一旦存在病原感染,有發生疫情的風險,所以建議豬群豬O型口蹄疫免疫程序為21~28日齡首免、50~60日齡二免、110~120日齡三免后,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免疫,使豬群豬O型口蹄疫抗體水平長期保持在較高水平,降低發病風險。 關鍵詞:豬;O型口蹄疫;免疫效果;免疫程序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和可快速遠距離傳播的偶蹄動物疫病。國際動物衛生組織和我國均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目前,我國采取撲殺、無害化處理染疫和疫區易感動物與免疫接種相結合為主的措施來控制該病。由于普遍使用滅活疫苗,隱性感染在所難免。為掌握規模養豬場O型口蹄疫免疫狀況,筆者結合實驗室于2020年10月下旬對本區部分規模養豬場進行了一次O型口蹄疫免疫效果評估,并根據免疫抗體監測結果,指導相關養豬場修訂了O型口蹄疫免疫程序?,F就基本方法和檢測情況,分析報告如下。 1 評估方法及目的 免疫效果評估模型是經臨床動物疫病監測工作實踐總結制定的一種用于動物主要疫病監測、免疫效果評估、免疫程序修訂的模式,其主要內容是采用種畜分階段、仔畜按周齡采集樣本,進行主要疫病的免疫抗體檢測,依據檢測結果運用Excel或SPSS數據統計分析功能繪制抗體消長曲線,以此結合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對主要疫病的防治效果進行評估,并對防疫措施、免疫程序進行修訂和調整。筆者旨在針對當前規模豬場在O型口蹄疫免疫中存在的免疫程序混亂、免疫抗體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通過應用該模型對規模豬場O型口蹄疫的免疫效果進行評估,通過評估結果修訂免疫程序,達到提高免疫效果和水平,降低發病風險的目的。 2 試驗豬場選擇 2.1 選擇原則 選擇唐山市范圍內不同地區的規模養豬場7個,豬場編號A-G,選擇原則為存欄能繁母豬400頭以上、飼養環境及管理方式相似。 2.2 免疫情況 A-D豬場免疫程序為21~28日齡首免、50~60日齡二免、110~120日齡三免,E-G豬場采用50~70日齡首免、80~100日齡二免,均為O型口蹄疫滅活疫苗。 3 采樣原則與方式 3.1 采樣原則 按存欄量為4,000~5,000頭,置信度為95%,預期病原感染率為5%,按未發現疫病進行抽樣的樣本量計算公式計算,采樣數量為58~59頭份,確定本次評估采樣數量為60頭份/場以上。 3.2 采樣方式 采用分層隨機采樣方式。將種豬群分為種公豬、后備母豬、1~3胎母豬、4~6胎母豬、7胎以上母豬;仔豬分為2周齡、4周齡等。除種公豬全部采樣外,其它每階段采5頭份血清樣本,仔豬至少采自3窩以上。 4 材料與方法 4.1 檢測試劑 口蹄疫O型抗體液相阻斷Elisa試劑為蘭州獸醫研究所產品。 4.2 待檢血清 共采集7個可繁母豬400頭以上規模養豬場血清480頭份。 4.3 檢測方法 按試劑使用說明進行操作,陰性、陽性、病毒抗原對照均符合試劑說明的實驗認可標準,檢測結果成立。 |
下一篇:我國研究非洲豬瘟取得重大進展
|
建議使用1440*900分辨率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