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痢疾又稱為羔羊梭菌性痢疾,俗名“紅腸子”病。本病是由B型魏氏梭菌、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等混合感染引起初生羔羊的一種急性、傳染性毒血癥,其主要特征表現為以劇烈腹瀉和小腸潰瘍。本病主要危害7日齡內的羔羊,以2~3日齡羔羊發病最多,死亡率很高。??墒垢嵫虬l生大批死亡,給養羊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嚴重制約了養羊業的發展。本文就幾年來對羔羊痢疾病診治歸納如下,以供同行參考。 1、病因 本病的傳染途徑主要是通過消化道,也可通過臍帶或創傷感染而引起。病原微生物通過羔羊吮吸母乳或接觸糞便,從而進入羔羊消化道,其在外界不良誘因的作用下,致使病菌在羔羊腸道內大量繁殖,并排出毒素而導致羔羊發病。本病的發生和流行與懷孕母羊營養不良、羔羊護理不當有密切相關,羔羊體質虛弱,出生羔羊臍帶消毒不嚴,氣候寒冷,羔羊受凍或哺乳不當,羊舍潮濕及衛生差等均是羔羊發病的誘因。 2、臨床癥狀 本病潛伏期1~2 d,多數突然發病,死亡時未見癥狀。病羔初期表現精神萎頓,畏寒,低頭拱背,很少食乳或停止食乳,繼而腹瀉,糞便惡臭,嚴重者糞便帶血或血便。排便時里急后重,不斷鳴叫,病羔逐漸虛弱,臥地不起,昏迷、衰竭而死。有的病羔腹脹而不下痢,主要表現為神經癥狀,四肢癱軟,呼吸急促,口吐白沫,體溫下降,嚴重脫水,最后神志昏迷,角弓反張而死亡。病情嚴重者常在數小時內死亡。 3、病理剖檢 剖檢剛死亡的羔羊可觀察到:尸體脫水嚴重,稀糞粘滿了肛門周圍、尾根及后肢。真胃內常有未被消化的凝乳塊,胃黏膜水腫、充血,有出血點,小腸(尤其回腸)黏膜充血發紅,常見有很多小潰瘍病灶,其周圍有出血環帶,腸腔中的內容物呈血紅色,腸系膜淋巴結腫脹充血。心包有積液,肺臟常有充血或瘀斑,其它內臟器官未見明顯病變。
|